【提醒】注意!火遍网络的个人护理产品测评~别全信!!

个人护理产品纷繁多样

如今连各种评测也是层出不穷

甚至不少检测结果完全

颠覆消费者的基本认知

这些“惊人”的检测真的可信吗?


▲网络上一些测评图。图文无关





科学规范的检测才有公信力

我们发现,在网上搜索到的不少护理产品测评结果,其中有些是请消费者试用后测评,并且录制了整个测评过程,看起来很有说服力。

殊不知,产品检测应是科学严谨的实验,国家有严格的测评规范标准,检测员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评。把看似简单、实际不科学的测评结果作为产品选择依据是不负责任的。


据日化企业临床检测部门的研究人员介绍,检测要求的条件比较多,基本的原则是要保证足够的样本和初始条件的一致,才能保证科学性和可比性。比如,仅对参加测试人员的基本要求就要达到:


1、有效志愿者人数24-30人,年龄在18-65岁之间;

2、志愿者前臂测试区域电容法皮肤水分测定仪的基础值在15-45之间;

3、受试部位测试前2-3天不能使用任何产品,1-3小时不能接触水;

4、产品涂抹一侧前臂并与另一侧形成对比;

5、将定量的测定样品,用乳胶指套均匀、单次涂布于试验区内。另外,对于测试环境、设备等条件还有很多严格的要求来保证在相同起跑线上作比较。而且这些要求不是企业自己定的,而是国家测试标准规定的。


据悉,为了保证权威性和公正性,

单项测评耗费资金往往

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除了资金之外,

技术储备、数据分析等,

同样也是开展测评的门槛。


国家标准是评价的硬核依据

举几个消费者

常在产品评测中看到的指标:


计量指标

为了比较出产品的优劣

不少检测都采用非常接地气

的计量方式来表述


但是这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计量指标根本无法准确计量,更不可能用来评价产品的功能。只有国家标准才是衡量产品的标准。



比如大家熟知的一句话:

“一样东西如果可以吃涂抹起来就更安全”



实际上呢?涂抹类和口服类的产品,安全标准完全不同,即便能吃,外用涂抹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产品的安全性能评估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举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

“芒果过敏”


有些人口周的皮肤接触到芒果会产生过敏,

但避免接触到皮肤而吃进去反而不会有过敏发生。



所以评价产品一定要按国家标准来,国家标准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脱离它就没办法比较、评价产品的性能。





重金属、防腐剂

我们经常见到,

凡是发现含有重金属、防腐剂的

产品都是差评。


稍早时有个

流传甚广的评测

有商家称卖的面霜不含防腐剂

结果呢?



专家试验,

一瓶面霜没有添加防腐剂,

12天后就会遍布各种细菌,

长出霉斑!

对于多数化妆品而言

没有防腐剂是不现实的!


在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也明确规定了化妆品禁用、限用的物质目录。其中石棉、去屑剂、染发剂、抗生素、塑化剂等属于禁用物质;铅、砷、汞、甲醇、防腐剂、防晒剂等属于限用物质。例如,按照国家标准,唇膏中汞的含量要≤1毫克/千克,砷含量要≤10毫克/千克,铅含量则要≤40毫克/千克,这一含量要求在全球都算是严苛的。

而且

我国对化妆品中防腐剂要求的

浓度非常严苛





有效物质含量

很多测评喜欢用

某种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

来评价产品

例如,烟酰胺是一个功效极广的护肤成分,是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经认证的美白成分。因此,有些测评美白效果时就简单地比较烟酰胺的含量,含量高就是好产品,含量低就不好。


但实验证明,烟酰胺如果提纯工艺不好,伴生杂质会引发过敏,含量越高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越大。还有,烟酰胺更重要的在于跟什么成分搭配,以及能否真正渗透,而不是单纯看浓度。因此,任何产品的比较不是凭想象,而是要依据科学的证据。





不能仅看单项指标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了解产品配方中各种成分的功效,甚至不少消费者就是冲着某种特定成分才购买某个品牌的某款产品。成分已经成为驱动整个化妆品产业链条的新齿轮。于是,一些测评也针对化妆品中的某些含量进行比较,用以测评产品功能的好坏。


专业人士提醒:“原料桶”式的护肤品,优点虽有,但也存在不足,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引起皮肤的不适,更不能当成评价产品的标准。





所谓原料桶,指的是一批突破原有护肤品思路的产品。它们并不追求包装的精美、香味的独特和肤感的舒适,而是直接把最高量的活性物再兑点水就卖给消费者,就和供应商卖原料差不多。这种产品成分很足、价格便宜,但是对于刺激性、稳定性和复配性的考虑不会太多。当前不少“原料桶”产品走的是“挂靠”热门成分、进行大剂量添加的粗放路线,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可能会引发肤感不好、脸部刺痛或发黄等后果。




提醒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测评结果时,

绝不应该仅从单项指标来评价产品,

要根据科学检测的结果,

以国家标准为依据综合评价,

还要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

关注PCE

扫描二维码,关注P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