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蓝皮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这是提升我国卫生健康水平的根本之策。在健康中国建设热潮日渐兴起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从“能看病”发展到“少得病”“不得病”,对疾病的关注也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这些变化对政府的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也凸显出公众对卫生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在提升,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健康中国建设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未来关于卫生健康发展评价的理论探讨将进一步增多。”在《卫生健康蓝皮书:中国卫生健康发展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勇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达2.6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4700多万人,同时残疾人有8000多万人,还有大量慢病患者、术后康复患者,这些人群需要海量的健康照护需求。

蓝皮书认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条件改善,适合不同人群的高品质健康照护服务需求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不断增长,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孕、幼各类对象的不同层次多元化照护服务需求,将促进健康照护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有力推动健康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受此影响,健康照护师等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健康产业大发展。

课题组成员、飞利浦大中华区集团副总裁李涛表示,健康照护消费新市场的激活必然增加就业创业空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标准,每3个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1个合格健康照护人员陪护,而我国4700万名失能半失能老人至少需要1500多万名健康照护人员提供服务。

蓝皮书指出,健康照护师的职业设计初衷是瞄准社会需求、错位发展,定位为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并按照技能水平从初到高分为五级,因此,其具有不断上升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同级别有不同的职业技能和待遇标准,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获得职业等级晋升和薪酬收入提高。

与传统生活服务类职业相比,该职业具有成长性强、美誉度高的特点,这增强了这一职业的吸引力。“预计可以吸纳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初高中毕业未就业学生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课题组认为。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释放力保民生之本的重磅信号。

一直以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关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延续快速修复态势,各项指标都较去年底好转的同时,失业率却逆势走高。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高于5.5%的控制目标,其中,2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18.1%,处在历史高点附近。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会议要求,突出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既有力有效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更大程度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又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进一步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

与会人士认为,健康照护师的职业设计大大拓展了就业创业新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这对实现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群体健康照护消费规模扩大和需求升级,健康照护行业就业创业队伍的壮大,也将带动与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在推动健康照护师新职业发展进程中发现,当前已有大批国内外企业主动联系、洽谈合作。

课题组认为,随着我国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慢病患者和术后康复患者健康照护市场被激活,大量健康照护师就业创业者将不断涌现,这将推动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