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我们完成了一份基于1000名个护消费者的深度研究,了解他们对于个护类产品不够满意的地方,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除了一些更“高频”、更“常见”的产品问题之外,如:价格过高、不够保湿、不够润等,还有许多市场繁荣表象下的长尾痛点。 这些吐槽并非偶然,而是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与真实需求脱节的明确信号,指向亟待重构的用户价值和品牌增长机会。 核心洞察:个护竞争正从“成分故事”转向“体验效率”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硬核比拼。忽视用户旅程中的摩擦点(friction points),意味着主动放弃用户忠诚度和溢价空间。 ![]() 痛点一、水乳消耗失衡:规格设计的“懒惰”与精准化机会 “水快乳慢”成套装消费普遍困境,导致闲置浪费与复购体验割裂,水乳标准化捆绑销售模式,其实无视了用户实际使用行为上的个体差异,本质是产品开发流程中用户习惯研究的缺失,导致大量用户面临产品闲置浪费或被迫重复购买单品的窘境,直接损害套装购买的价值感和用户体验。 ![]() 用户发声:
产品升级机会:推出动态容量组合套装(如 1.5x 水 + 1x 乳,或1.5x乳+1x水),实现核心品类的“同步耗尽”,提升套装真实价值。 营销机会:跳出成分与功效的同质化竞争,将“解决消耗不同步”、“减少浪费”作为核心产品价值主张。这不仅能满足“强迫症”心理需求,更能塑造品牌“细致入微”、“用户至上”的专业形象,建立差异化壁垒。 ![]() 痛点二、包装体验塌陷:用户旅程的“最后一公里”失守 包装设计过度侧重成本与视觉,功能性、易用性、可持续性体验被严重低估,成为用户口碑的负向放大器。按压瓶余液难取、瓶身易滑、管口失控、替换装难用等问题成为用户反馈中高频出现的关键词。 ![]() 用户发声:
产品升级机会:系统性地收集和分析自身产品包装的槽点,进行“微创新”:优化按压泵结构(如真空瓶、软管余量设计)、增加瓶身防滑纹理/抓握设计、改进管口控制精度、设计更易操作的替换装接口与流程。 营销机会:将优化后的包装功能点作为核心沟通信息,建立“人性化设计”的专业品牌形象。 ![]() 痛点三、捆绑销售逻辑失效:强制搭配的“价值剥夺感” 现今的消费者具有更主动的选择意向和更细分的产品需求,他们并非抗拒套餐优惠,而是强烈反感被强制捆绑不需要的产品。 传统销售套装是供给端思维(清库存/推新品)主导,而非需求端驱动,造成用户“被剥夺选择权”的负面感知,削弱优惠吸引力。 ![]() 用户发声:
产品升级机会:推行“满额门槛+自由组合”模式(如满300元任选3件正装)。将选择权交还用户,提升优惠感知与满意度。 运营调整:模式对供应链的柔性生产、库存管理、订单响应速度提出极高要求。成功构建这一能力的品牌,将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方面获得显著竞争优势。 ![]() 痛点四、护肤流程冗余:“仪式感”营销的反噬与效率需求崛起 消费者对品牌不断推出的、功能高度细分的单品感到疲惫和困惑。琳琅满目的瓶罐不仅带来选择困难,更增加了使用和收纳负担。市场存在对真正高效、简化步骤的全能型产品的强烈渴望。 过度营销的“仪式感”与当代消费者追求的效率、便捷核心需求形成根本冲突,尤其在快节奏生活下、下沉市场或年轻男性,“精简护肤”理念拥有广阔市场。 ![]() 用户发声:
产品升级机会:重点投入开发真正高效、步骤简化的产品(如精华水乳霜一体、洁卸妆防晒一体等)。将“一步到位”、“省时高效”作为核心卖点,抢占“懒人经济”和追求效率的消费群体。 运营调整:战略性收缩过度细分、功效模糊的SKU,聚焦核心高效单品。 ![]() 痛点五、功效平衡难题与“黑头困境”: 研发端的硬核挑战与蓝海机遇 在大量的用户反馈中,个护产品的功效平衡难题是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深水区,消费者普遍感觉现有产品难以完美兼顾,常需妥协。而对于年轻用户,黑头问题的反馈集中且情绪强烈,是最大未满足痛点与信任洼地。 ![]() 用户发声:
产品升级机会:将资源重点投入到解决“智能平衡”技术(如分区护理、缓释技术、新型温和高效清洁成分)和革命性黑头解决方案(探索新作用机制、载体技术、组合配方)的研发上,谁能率先在这些硬核难题上取得显著突破并有效传达,谁就能建立极高的技术壁垒、专业声誉和用户忠诚度。这是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营销机会:向市场明确传递品牌正视并全力投入解决这些难题的决心和行动(如建立专项实验室、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增强消费者信心和期待。 ![]() 这1000份真实声音在分析后清晰地揭示:个护市场的竞争维度正在深化。 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能够俯身倾听用户声音、精准识别核心痛点、并以创新解决方案(无论是产品规格、包装设计、营销模式还是核心技术)有效回应需求的品牌。 对品牌而言,这次用户发声的结果不仅是一份“问题清单”,更是一张指向未来增长机会的“战略地图”。 将资源精准投入到解决这些真实、普遍、且影响深远的用户痛点上,是构建差异化优势、赢得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